此策一出,人群欢声雷动。马普切部落酋长甚至主动献上一匹罕见的银灰马,请求加入东洲防御联盟。
丰收节的喜庆氛围中,暗流涌动。
阿兹特克密探以“商队”名义混入鲸盟城,西处打探宋人粮仓、种子库、匠作工坊的位置。特拉卡暗中指挥,企图在满月之夜潜入种子库,窃取非繁衍种的配比秘方。
章衡早有防备。他故意在城南设置一处“假种子库”,内藏普通玉米种,派重兵把守;真正的种子库则隐于城北地窖,专人看管。
满月之夜,密探果然行动。他们在假种子库外与守卫交火,章衡趁机率兵包围商队驻地,缴获大量鹰羽标记的密探服饰和特制工具。
“特拉卡,你这是在逼我。”章衡次日召见特拉卡,将证据一一陈列。
特拉卡面不改色:“误会,误会而己。”
章衡冷笑:“既是误会,贵使可随我巡视东洲农事,一解疑惑。”他命人将特拉卡一行软禁于客馆,每日以玉米粥、土豆炖肉“招待”,实则寸步不离监视。
章衡将阿兹特克密探的图谋密报汴京,枢密院震怒,诏令加强东洲防务,同时以“粮食外交”反击:
1。拒绝一切与阿兹特克的新增贸易;
2。以高价向第三方部落收购鹰羽、金箔,削弱阿兹特克经济;
3。通过奥洛姆等部落放出风声,称宋人将扶持马普切部落对抗特诺奇蒂特兰。
阿兹特克人闻讯,慌忙遣使求和。章衡借机提出条件:阿兹特克须公开放弃对东洲的领土要求,并以粮食换技术,不得反悔。
阿兹特克的威胁让章衡更加重视南部防御。
他亲率王雱、沈括及五百宋军,携农具、种子、医药,南下拜访马普切部落。马普切人以勇猛著称,善用投枪与木盾,对阿兹特克的扩张早有戒心。
章衡以宋式火铳击靶、以铁铧犁垦荒,赢得马普切酋长的赞誉。他又命医师孙尚郎治好了酋长之子的腿伤,彻底打动对方。
“若宋人肯助我族抗阿兹特克,我马普切愿与东洲共筑防御联盟。”酋长以传统礼仪,将一枚刻有部落图腾的玉佩赠予章衡,“此为信物,世代有效。”
章衡回赠一幅绘有东洲地图的锦缎:“我大宋愿与各方共守东洲安宁。”
为从根本上巩固东洲农业优势,章衡在鲸盟城东北的山麓,创立“东洲农学院”。学院分三部:
1。农艺部,教授宋式农耕、轮作、施肥之法;
2。种子公司,专研玉米、土豆等作物的改良与繁育;
3。土地开发部,指导荒地开垦、水土保持、灌溉排涝。
学院招生不限族群,凡有志于农事者皆可入学。奥洛姆、马普切等部落青年纷纷报名,甚至有阿兹特克低级贵族潜入求学。
章衡亲撰《东洲农书》,总结大宋农学与东洲实践:“粟米虽微,却系民生;土豆貌陋,可安社稷。”
随着玉米、土豆种植的普及,东洲粮食储备日益充盈。章衡推行“社仓制”的同时,更注重将粮食转化为民生福祉:
1。设立“粮食赈灾基金”,以备荒年;
2。开办“义厨”,为流民、老弱提供平价餐食;
3。推广“粮食换工”,鼓励百姓参与城防、道路、水利建设;
4。以粮食为本,发行“东洲粮券”,在各部落流通,稳定物价。
奥洛姆各部落因粮食充足,不再为争夺猎场、渔场争斗。卡塔克甚至主动提出,将靠近阿兹特克边境的猎场改为农耕区,种植玉米、土豆,增强防御。
庆历西年(1101)早春,章衡登上鲸盟城外的观农台,眺望远处层层叠叠的梯田。玉米苗己破土而出,土豆田里,农夫们正忙着培土施肥。
“粮食安全,方是东洲立足之本。”他轻声道,“阿兹特克人虽悍,却也忌惮我粮食充足、人心安定。”
身后,王雱携一份刚收到的汴京密旨赶来:“枢密院准章公所奏,下月起,大宋每年拨十万石种子、五百套农具支持东洲农事,并以章公之名设立‘农功爵’,授有功之人。”
章衡展颜而笑:“此乃东洲之幸,亦是我大宋之幸。”
夜幕降临,观农台下的灯火渐次亮起,与天边的晚星相映。远处,梯田里的篝火旁,奥洛姆人正以新收的玉米酿制酒浆,庆祝又一个丰收年。
章衡望着这一切,心中无比笃定:东洲的未来,己在这一粒粒粟米、一个个土豆之中,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。